释义:比喻以假乱真。
【成语】: 鱼目混珍
【故事】:
从前有一个人赶集,在集上看见一些卖珠人的珠价太高,买不起,就对卖珠人出谜语,要他们用他的明珠答谢他,否则他就揭穿那明珠的真假。他出谜给众人:“有人大古大古的做了珠子,也有小小个儿的卖了珠子;他做的是个眼中玉,卖的又在眼中宿。”有人猜破了这个谜语,才知道这个卖珠人是鱼眼。鱼眼做的珠子当然没有真珠的价值,就拿来混在真珠里卖。真珠人买了他的珠子,回家用白绸子一擦,才知道是假珠。真珠人把假珠扔掉不要了,就把鱼目留在家里当作宝贝。
【出处】: 唐·魏徵《隋书·艺术传·何稠》:“其物似玉色理精光而莹泽可鉴,才逾寸则大小有异鱼目混珍。”
这个成语来源于唐代魏征等著的《隋书·艺术传·何稠》。故事中说的是有一个名叫何稠的人,他在古代善于制作工艺品,并且十分聪明机智。有一天,他在市场上看到一些卖珠人用珍贵的明珠来吸引顾客。但是,由于价格太高,大多数人都没有买得起。于是,何稠便出了一个谜语来测试他们的智慧。他告诉卖珠人:“有人大古大古的做了珠子,也有小小个儿的卖了珠子;他做的是个眼中玉,卖的又在眼中宿。”卖珠人听后立刻明白了他想要展示一下自己真实的本领,便给他拿出了几颗明珠。然后顾客发现他用假的“明珠”代替真正的珠子,经过擦洗才发现这并非是真珍珠而是鱼目。最终使用此比喻冒充珍珠物品从中谋取不当利益。
在现代生活中,“鱼目混珍”多用于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以次充好。我们应该保持警惕,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要学会识别真假。
近义词: 鱼目混珠 鱼目间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