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洞彻:透彻,深远;理:道理,规律。深入透彻了解事物规律。
洞彻事理这个成语有一个故事,出自《南史·褚彦回传》:“公是渊澄之量,洞鉴是非,岂忧时之难处,殆是志以淡泊,固亦身之自远。”
故事内容是:南朝时,有个叫褚澄的人,他在任江州刺史期间,有一次给齐明帝讲经说法,当讲到“五色炫目”这一句话时,忽然停住了。齐明帝很不理解这是什么意思,于是便询问褚澄:“老师为何忽然不说话了?这里是说五色鲜艳的色彩很耀眼,有何难懂?”
褚澄微微一笑说:“并非如此。从哲学角度来看,这里讲的是事物本质和现象的关系问题。五色炫目只是现象,是虚浮不实的。因此,我们看问题不能被现象所迷惑,而应该洞彻事理,透过现象看本质。”
齐明帝听了之后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褚澄接着说:“一个人要想做到洞彻事理,就要注意提高自己的眼力。”
随后,褚澄叫人从外面抬来一面大镜子。这面镜子十分光滑透亮。褚澄说:“这是一面宝镜。当你靠近它时,它能反映出你身上的优点和长处;而当你离它远一点时,你便会发现自己的缺点和短处。如果你能够提高眼力,远离声色犬马的享受,不追求那些表面的虚荣和荣华富贵,而是保持淡泊的志趣和高尚的道德修养,那么你的气质和风度就会与众不同。”
这个故事说明了洞彻事理的含义。即一个人要有眼光和判断力,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从而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对事物的理解深刻透彻,能够把握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