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原指空手搏虎,徒步渡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后在元剧中比喻不顾一切。
“一虎不河”这个成语的出处是《诗经·小雅·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意思是:形容非常害怕,小心谨慎的样子。这个成语源自于古代经典之作《诗经》,其故事可以从春秋时期说起。
春秋时,有一次齐国的国君齐景公的一匹良马掉进了河里,马匹受惊吓,在水中挣扎,差点把齐景公也拉下河去。幸好有大臣迅速将齐景公救起,但是马却淹死了。齐景公非常伤心,为了安慰群臣,他决定将另一匹马也沉入河中。然而,另一位大臣晏子却坚决反对,他认为一虎不河,意思是说不要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
齐景公也是明理之人,认为一虎不河确实很恰当。最后晏子的意见被采纳,既保全了无辜之马的性命,也顾全了君王的颜面。这就是“一虎不河”的来历和故事。
因此,“一虎不河”用来形容做事应该量力而行,不应该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