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褒义
释义:比喻诚心待人,同甘共苦。
鸣野食苹是一个成语,源自《左传》中的一则故事。故事讲述了鲁侯为哀公的过失而深感自责,并且称颂他在祭祀时没有挑肥拣瘦,所食之苹都一概取用,因而赞其为“诚臣矣”。后来人们引用成语“鸣野食苹”来表示国君能够平等待人,不厚此薄彼,此等臣民也就能够感恩图报了。
在另一则故事中,春秋时,鲁国的曹刿被乡亲们举荐给鲁庄公做军师。在一次战斗中,曹刿见鲁庄公在祭祀后吃祭品时,先挑肥拣瘦的取用祭品,认为他不配做国君,便及时阻止了庄公。庄公深感内疚,当曹刿第二次叫他不要拘此礼数时,他便虚心接受了。后来人们引用“鸣野食苹”来比喻国君能够平等待人,不厚此薄彼,此等臣民也就能够感恩图报了。
因此,“鸣野食苹”这个成语主要强调了平等对待他人、不偏袒的行为和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