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补充式;作宾语;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释义:择:挑拣。不管什么都吃。比喻需要急迫,顾不得选择。
**饥不择食的故事:
宋朝时,某县吃官粮的灾民很多,可是县里粮仓已满,无法再增仓救济。灾情严重,大家只好去挖观音土吃,观音土是瘠薄土层,人们吃了之后腹胀如鼓,痛苦不堪。
有个叫杨一名的秀才,见此惨景,义愤填膺,写了一副对联公之于众,以讽刺那些不理政务的父母官。上联是:“观音土能当饭”,下联是:“圣旨叫饿死人”。横披:“本官不管”。
此事很快被一位姓朱的知县得知。他非常恼火,认为这是对自己不敬,侮辱朝廷,有伤官体。便命人将杨一名抓来痛打四十大板,并责令其不许进县衙大门。这时灾情更重了,朱知县只好亲自到街上“劝捐”,可是人们已揭不开锅了,哪里还能拿出钱来呢?劝了半天,只劝回两担六斗粮食。
这位知县见劝来的这点粮食,又气又恼,心想:我堂堂县太爷赈济灾民,你杨一名竟敢在上下联含沙射影、侮辱朝廷、抗官拒粮、目无本法。真是不知死活!他越想越气愤,最后下令把杨一名关进大牢。几天后,饥肠辘辘的饥民群起闹事攻打县衙,朱知县急得没有办法。有人提议先借杨一名的头去平息众怒,等将来再依法处置。
这时杨一名的父亲杨老先生出来讲和了:“要放人可以,但要允许我去买回儿子。”知县点了点头。杨老先生走了十多里路来到一个大财主家求借石磨一用。财主不明底细不敢借。老先生说:“不要紧的!只管借来。”一磨一石一石地把观音土碾进了磨道里。这样,父子俩又从牢里出来了。饥民都涌到财主家争着去喝水。这家的妇人赶快端出一碗米汤。饥民喝了觉得好甜呀!一问这才知道是自己送来的观音土加工到水里做成的东西,这时那位闹事当众许下拿儿子“换饭”的老秀才说:“我看我儿子曾有一联专写吃饭之事的真情就是这样:四壁乌黑养不足,凭空争斗是饿杀;我儿难留惜此生,亲制糖精谢君王。”人们都点头称赞“好”!这个故事就是“饥不择食”这个成语的由来。**
这个故事说明了成语的意思是:很饥饿的情况下什么食物都拿来吃也不觉得饥饿过度的样子。
自古有几般:饥不择食,寒不择衣,慌不择路,贫不择妻。
◎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三回
1、饿急了什么都吃,冻极了什么都穿,此所谓饥不择食,寒不择衣嘛!
2、几个小家伙儿饥不择食,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
3、小华饿到了饥不择食的地步了。
4、他饿了好多天,饥不择食,见了食物,便狼吞虎嚥起来。
5、小明已饿得饥不择食,任何食物都吃得津津有味。
6、或许是饥不择食,无论如何卑微的工作,他都愿意尝试。
7、饮鸩止渴的近义词有饥不择食等。
8、饥不择食的共和党人不可能要求一个更有实力的对手与之对阵。
9、在一个媒体对内容饥不择食的时代,弥天大谎仍行之有效。
10、别以为他胃口好,其实他是饥不择食啊!
11、现在北京的情况则有点饥不择食,一些不上不下的楼盘纷纷出现。
12、换句话说,你不必饥不择食地接受第一个出现却不适合的工作。
13、肚饿糠好吃,饥不择食。
14、返城民工的短缺使得这周的招募工人变得饥不择食。
15、刚出社会,没有经验的小李饥不择食,只好随便找个工作先安顿下来再说。
16、我很饿,吃饭的时候饥不择食,不喜欢吃的菜都吃得津津有味。
17、他已经饿了好几天了,一看到吃的,就饥不择食地吃进肚子里。
18、又睡过头了,我饥不择食地吃了两口,飞也似的冲到学校。
19、要饭的哪能挑肥拣瘦。饥不择食。
20、但是饥不择食,就把马肉煮熟了夹着当地做的火烧吃了。
近义词: 狼吞虎咽 饥肠辘辘 饮鸩止渴 慌不择路 狼吞虎餐
反义词: 挑三拣四,挑肥拣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