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修整面容残缺,恢复本来面目。后用以喻改过自新。
“息黥补劓”出自《荀子·非相》:“凡吾所谓冒险贼,有有一焉,则皆出于此也。则如其道,齐其政而卒其事,虽使禹复生,孰能防之?……今世俗之乱是已,岂将欲复以旧习弥耳?而乃非政之罪哉?且人无师法不能方圆,则大不足惊,而小不足惮也。则大木斵而小木栝,何故?亦曰旷日久而已矣。故欲之甚者,非所达于口而独在于是,然而皆乱也。且夫师法者,所以禁民为非也;今法所禁,未必为非,而先言废者,岂不谬哉?譬之是犹使航徒步而入室也,先至于堂,而后视于其室,则必有一家之上、五尺之童子,皆能为奸。其迷者岂特一家而已哉?若是者,先王之所以为防也。若有师法焉,而无先觉者导之,则吾未得见其能免于不义也。”
因此,“息黥补劓”的故事可能指的是有些人需要戒除旧的不良习惯或停止不正当的行为,如同古人戒除黥劓一样困难和痛苦。虽然可能会有挫折和困难,但只要坚持下去并遵循正确的道路,最终可以达到目标。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纠正错误或改正缺点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耐心。
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
◎宋·苏轼《登州谢两府启》
1、策蹇磨铅,少答非常之遇;息黥补劓,渐收无用之身。 ◎宋·苏轼《登州谢两府启》
近义词: 洗心革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