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常与“手无”连用
释义:捆鸡的力量。比喻体弱无力。
缚鸡之力是一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孔子世家》。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体弱无力或能力低下。它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孔子的一件生活小事。
在孔子生活的时代,有一次他试图去抓一只鸡,但因为自己的身材瘦小,最终只抓到了一只小鸡。孔子想要教育他的弟子们学会生存之道,便让这位年轻的弟子把这只小鸡带回住所。后来,当有人询问孔子能否徒手抓住公鸡时,孔子便以此事为例,告诉他们即使是一个身材瘦小的人也有他的用处,只是表现形式不同而已。因此,“缚鸡之力”这个成语也常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力量虽小,但也不能小视。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查阅缚鸡之力的出处书籍以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平日只会读书写字,刺绣描花,手无缚鸡之力。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侯官县烈女歼仇》
1、他久病在家,已骨瘦如柴,无缚鸡之力了。
2、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白面书生。
3、他大病初愈,手无缚鸡之力。
4、新时代的知识分子已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而是能文能武的脑力劳动者。
5、他是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怎么会去杀人呢?
6、一书生饱读诗书,但手无缚鸡之力,有人问他今生最珍惜的东西是什么,他却说是四支箭
7、我们两个手无缚鸡之力,只好吃饭.
8、在所有的感官都衰败了、手无缚鸡之力的时候,味觉或许是她能够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
9、她丧失尊严,连手无缚鸡之力的孩子也不算是了,她岂不是一无所有了吗?
10、我手无缚鸡之力!我心有百万雄兵!
近义词: 力不能支 绵力薄材
反义词: 回天之力,拔山扛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