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常指不安心,不专一。同“三心二意”。
三心两意是一个汉语成语,源自《三国志·魏志·曹丕传》。它形容一个人心意不专,犹豫不决,也指又想这样又想那样,犹豫不定。这个成语的故事主要涉及到两位人物,张邈和曹丕。
故事的主角之一张邈,他是东汉末年名士,历任郡守、刺史、节级,晚年因为拒绝进入朝廷,所以被认为是正直的名士。而另一位主角曹丕,是曹操之子,历史上的著名诗人和文学家,曹操曾称赞他有“清醇之操”。
在故事中,曹丕向张邈请教如何能够获得名声和地位。张邈告诉他要“三心二意”,即不要过于执着于名声和地位,而是要在处理事情时保持灵活和机变。他建议曹丕在处理政务时不要过于认真和固执,而是要善于听取他人的意见和建议,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同时,张邈也提醒曹丕不要过于固执己见,而要善于接纳他人的批评和建议。
曹丕听了张邈的建议后,逐渐变得更加圆滑和灵活,在处理政务和人际关系时也更加得心应手。这个故事也说明了三心两意这个词在当时是一个形容一个人处理事情时保持灵活和机变的形象词汇。
总的来说,三心两意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故事,讲述了在处理事情时保持灵活和机变的重要性。这个故事不仅提醒我们要保持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的批评和建议,而且也提醒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要保持冷静和理智,不要轻易被外界所左右。
近义词: 喜新厌旧 三心二意 左顾右盼 朝三暮四 见异思迁 离心离德 心神不定 朝秦暮楚 心神恍惚 二意三心
反义词: 一心一意,专心致志,一心一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