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含贬义
释义:滨:水边。比喻不承担责任或两者不相干。
“问诸水滨”出自《左传·僖公四年》,讲的是:一年春天,晋献公派大夫荀息给虞君送去屈产所产的名马,想借道虞国,讨伐虢国。虞君说:“虽然是我的亲戚,但是我国弱小,不能借道。如果贵国能灭掉虢国,作为我国的大邻,我国的安宁就有保障了。”晋献公听了很生气地说:“你既然不肯借道,那就算了。”于是,他下令准备出兵。大夫宫之奇劝谏虞君说:“不能不借道!因为虢国是我国的友邻,它和我国的关系就如同头跟脚、牙跟齿的关系一样,缺了哪一部分,全身都会感到不舒服。况且你们看虞国和虢国的关系,就像人离不开水一样,如果你们断绝了水源,那后果是不堪设想的。”虞君说:“我听说唇亡齿寒的道理,还是不出兵为好。”宫之奇回答说:“这是指小亡来喻大患的比喻。虞君不听劝告,反而把宫之奇也驱逐出境。不久,晋献公发兵灭了虢国,活捉了虢公。荀息把战车交给虞君的臣子奚齐作见面礼,然后又回到晋国报功。过了一年多,晋献公认为秦穆公亲自参战是胜利的可靠保证,于是准备向虞国发动进攻。他给虞君送去了一封屈产所产的名马和两盒璧玉,又派大夫荀息前去谈判向虞君借道的详细事宜。宫之奇看到两国兵临城下,气愤已极。他把家里珍宝收拾得整整齐齐地背起便急忙到晋军营中当人质,并对晋侯说:“我不能留在这里眼看你们把我国灭掉而一无所措!大王灭掉虢国,仅为了取得南面一只马的出息;而一旦灭了虞国就一定会控制我们国家的城门和粮仓。到时候虞国必然没有能力防卫自己的都城和仓库了。如果这样的话,大王则得到了真正名贵的屈产良马而失掉了虞国和虢国这样重要的友邻。这样的好处恐怕大王不会要取吧?”晋献公听了之后还是发兵攻打虞国。不久就攻陷了虞国的都城并灭掉了它。成语“问诸水滨”指把问题完全撇开不管,只留在一边。这个故事也告诉我们只有远离险境才能更好地保全自己。
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
1、若夫昭王不返,惟胶舟之故,君其问诸水滨,寡君不敢任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三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