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释义:勇:清代指战争期间临时招募的士兵。原指没有统帅的逃散士兵。现有指没有组织的集体队伍里独自行动的人。
**散兵游勇,读音为:sàn bīng yóu yǒng**,意思是像散乱的士兵,成不了气候的流浪散伙的人。
这个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在《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重新启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回来报告说:“廉将军虽然已老,但饭量还很不错。”后来蔺相如担任了赵国的宰相。廉颇认为自己很没面子,不肯到相如门下听候差遣,于是一怒冲冠,扬言说:“我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一番。”蔺相如闻此言后,设法请他到自己家中,避开他人数次婉言道歉。 廉颇听后终于羞愧难当,负荆请罪,知耻而后勇,最终成为赵国的中流砥柱。因此散兵游勇这个成语也形容流浪的士兵。
1、这群散兵游勇,谁也没法管理好。
近义词: 乌合之众 残兵败将 溃兵游勇
反义词: 坚甲利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