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封建的道德规范
释义:三纲: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指仁、义、礼、智、信。封建礼教提倡的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
三纲五常,简称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也称“君臣父子夫妇义”。出自《白虎通义·三纲六纪》。后来“五常”这一概念发展为“仁、义、礼、智、信”这五个道德范畴。
三纲五常的故事最早出自于西汉董仲舒著的《春秋繁露》。“君为臣纲”要求为臣必须绝对服从于君主;“父为子纲”要求为子必须绝对服从于父亲;“夫为妻纲”要求为妻必须绝对服从于丈夫。汉儒反对君主专制主义,他们以三纲五常为主要内容,为维护封建等级制度提供理论依据。其中一些具体的规定符合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的要求,因此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三纲五常的故事,历史上有很多争议和挑战,也有人提出过批评。但总的来说,三纲五常是儒家伦理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社会尤其是伦理道德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生九经皆通,无书不读,岂不晓三纲五常之理?
◎元·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
1、五四运动前夕的新文化运动,对维系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进行了猛烈的抨击。
近义词: 三从四德 清规戒律
反义词: 大逆不道,离经叛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