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主语;形容人不想出名
释义:闻:有名望;达:显达。不追求名誉和地位。
**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故事关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岳父黄承之**^[1]^。
黄承之因为其长相奇特,坐着马车从市集经过的时候,引起了轰动。人们纷纷打听这位奇特人士的姓氏,而黄承之自知身份卑微,不愿多谈,就回答说:"这是我的女儿,虽然容貌不好看,但是颇有才学,能够治理内宅,我并不觉得有什么惭愧。"听到这话的人就把黄承之的话误解为他的女儿是丑女,于是传言"黄承之女乃丑女也",这句话逐渐演变成了"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故事。诸葛亮的《出师表》则体现了"不求闻达于诸侯"的深刻内涵,它揭示了诸葛亮之所以淡泊名利,不在于求取功名利禄的原因,而在于要全力报答刘备为之托孤之恩^[1]^。
因此不事王侯,不求闻达,隐姓埋名,做庄家,学耕稼。
◎元·王子一《误入桃源》第一折
1、他是个只做学问,不求闻达的读书人。
2、相反来说,假如他不求闻达,深居简出,这种退隐生活使他更加引人注目。
3、老人一生不事权贵,不求闻达,隐姓埋名,一心务农。
4、他不求闻达,只想遁迹于长林丰草之间。
5、不求闻达天下,但求无愧我心!
6、书艺才学双璧,当今难有抗衡者.而其不求闻达,更显人品独伦.
7、我,黑桐干也,一介凡人,苟全性命于日本,不求闻达于诸大神……
8、幼承庭训,敦品励学,淡泊名利,不求闻达。
9、若怀宝迷邦,蕴奇待价,蓄响藏真,不求闻达,并依名腾奏,罔或遗隐。
10、他博学多才,不求闻达,清心寡欲,以富贵浮云自勉。
近义词: 与世无争 沽名钓誉 自命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