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同“牵强附会”
释义:穿凿:把讲不通的硬要讲通;附会:把不相干的事拉在一起。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事情硬扯在一起进行解释。
穿凿附会,成语,出自宋·严羽《沧浪诗话·考证》:“近代学苏黄诗者,笔力多未健,终是事外作者。以予观之,活底是‘活计犯套’、‘粗恶透极’底说话,往往有学步效颦者,都是大段傍人而弄脚料了。他只就他事穿凿附会,也是宋儒意求所以然之故。”意思是把讲不通的或不相干的道理勉强扯在一起。
成语的主要内容是说:有人将本不相干的语句强加在一块儿,比喻办事牵强,把不相关的事说成是相关的。例如:他的文章中有些观点被认为有穿凿附会的嫌疑。
这个成语来源于《朱子语类》:“不是他底,强说是他的。如人吃酒饭,便道与某事相合;穿衣服便道与某事相宜,只是穿凿附会。”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相关文献。
但在解释经文的时候,却往往一个字一个字的咬嚼;这一咬嚼,便不顾上下文穿凿附会起来了。
◎朱自清《经典常谈·春秋三传第六》
1、分析课文,不可穿凿附会。
2、为了支撑自己的论点,他只好穿凿附会,胡乱引据。
3、这本小册子,对历史的考证,穿凿附会处多。
4、你这样解释这个词,太穿凿附会了。
5、我以为它穿凿附会正在你邦市场上滞销。
6、你这样东拉西扯的说明,只会让人认为是一种穿凿附会,无法令人信服。
7、对于自己不清楚的事,要谨慎求证,不可穿凿附会,随便乱说。
8、自古以来解经者虽众,但是穿凿附会者多,精审者少。
9、你的解释多有穿凿附会之处,很难让大家心服口服。
10、读书须老老实实,不可望文生义,穿凿附会。
11、解释词语,千万不可穿凿附会。
12、原来只是小孩子的穿凿附会和胡乱分析而已啊,我还以为有什么真凭实据哩。
13、有些是真的,有些是后人的穿凿附会,不过传说的最后一段,应该也假不了!传说……
14、《梦溪笔谈》的著者沈括亦穿凿附会,说苏轼有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蜇龙知。
15、这个传闻的主人翁本是个正常人,只因行事较为隐秘,竟被穿凿附会为吃人的妖怪。
16、但这也只是民间传说的穿凿附会,早已被证明是妄言。
17、刘凯听着固然觉得可笑,但也不得不佩服张铁嘴穿凿附会的诡辨术。
18、这段记录在明史中能找到,却不算是穿凿附会的传说了。
19、在下所论,乃管蠡之识,诚若盲人摸象,穿凿附会。
近义词: 断章取义 牵强附会 郢书燕说 牵强附合
反义词: 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