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以:用法等同“于”。超脱于物象之外。形容诗文意境雄浑、超脱。也比喻置身世外,脱离现实的空想。
超以象外,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严维的《送刘秀才》诗:“超然亦自得,物外复何求。”它原本指的是诗人超越了具体的物象和境界,进入了一个更为广阔和自由的审美空间,即超越了现实世界的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超越。
这个成语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唐代诗人王维的《济上四贤咏》之一,其中提到“超然物外”一词,用以赞美一位名叫刘秀才的人,因为他能够超越世俗的功名利禄,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然而,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受到了一些质疑,因为“超然物外”一词在唐代文献中并没有出现。因此,这个成语的故事可能只是一个传说或虚构的故事。不过,这个成语的含义和用法在文学和诗歌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成为了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超越了世俗的束缚和限制,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人倘能够“超然象外”,看看报章,倒也是一种清福。
◎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支日记》
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2、事实上,王夫之的诗学思想,以“情景相生,互藏其宅”为基础和核心,以“超以象外”为审美效果。
3、澳门艺术博物馆向海峡两岸及港澳地区征集抽象绘画作品,并从中挑选42幅佳作集于《超以象外——中国抽象艺术作品展》展出。
近义词: 超然物外 超然象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