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连片生长的黄色茅草或白色芦苇。形容齐一而单调的情景。
黄茅白苇,读音为:[huáng máo bái wěi]。
释义为: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陶侃少时作鱼梁吏,以一坩白紵(葛)屑置斋中。厨吏作饭,以紵屑杂米。侃在帐中和州从事杜尹书,顷即去。食顷,将从事来至溷所,便有如冰之在煴火上。就视,乃是紵屑冰也。竟日方消。侃曰:‘此复佳。’吏曰:‘天霜甚寒,茅苇之粘炊饭者,就之而冰生耳。’于是至冬无炭,使学官草斋宿讲。”后用以形容房屋极简陋,如住于草莽之间。
这个成语的故事是:
晋朝时期,陶侃年少时当过管理渔业的小吏,他把一坩葛屑放在书斋中。渔场的人把葛屑当作米混进去煮。陶侃在帐中和州从事杜尹边吃饭边看书,一会儿他离开桌子走了。吃饭后一两个小时,陶侃带着从事来到厕所边,看到有冰块似的葛屑浮在饭上。他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葛屑结的冰。他笑着说:“这也不错嘛!”渔场的人说:“天很冷,茅草苇子的混在饭里一起烧的饭,靠近它就结成冰了。”因此到了冬天没有炭火,陶侃就让学官在草屋里住宿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