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今博古的意思 通今博古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通今博古的拼音,tōng jīn bó gǔ,通今博古的意思: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想了解通今博古出处、通今博古成语接龙、通今博古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通今博古释义
  • “通今博古”释义
  • “通今博古”成语示例
  • “通今博古”成语造句
  • “通今博古”近义/反义词
  • 成语推荐

通今博古

[ tōng jīn bó gǔ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释义:通:通晓;博:广博,知道得多。现代和古代的事情知道得很多。形容知识渊博。

通今博古,读音为:[tōng jīn bó gǔ]。

释义为:通晓古今。形容知识渊博。

这个成语来源于《书林清话》“焦弱侯曰:‘吾师平生之学,以通今博古自负。’”

故事内容:

博古通今的主人公是秦始皇。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次完成中国大一统的政治人物,也是中国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历代王朝包括清王朝都是以继承周文化为根本而建立的,都是‘‘复古”,只有秦朝是秦始皇用周的历史文化彻底周的旧制度取而代之。这样完全“取而代之”式的历史地位必须有相当的权威才能立得住,他本人的素质无疑是这个大业当仁不让的主角,为了适应时代要求,他必须成为博古通今的权威式人物。 他的祖辈除了对赵政个人才能有较高评价外,也对其政治抱负有良好预期。赵政在赵国“质子”的经历,使其具有对政治的敏感度,也使其在回国后,能够很快成为秦国上下的共识,被拥立为王。他最终能够一统六国、废分封、设郡县、制定法律、书同文字、标准度量衡等等。其根基源于其父秦昭襄王46年的变法式的改革经历和嬴政本人天生的“统一意识”。从出生起便注定了自己命运走向的秦始皇在二十余岁时,对于“通今博古”之精髓和春秋战国时诸侯争霸的时代特点有着初步的了解。这个时期是华夏文明一次大洗礼、大变革的时代,这个时代本身对后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推行的许多政治手段和思想变革也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可以说他博古通今的学习研究之路是踩着先人尤其是商鞅等变法人物的血迹前进的。所以当他完成统一大业后,在周人的历史观的引导下,认为自己继承了周人的“道统”,从而把周朝的历史制度奉为经典而大力推广。于是他尊其名为“皇帝”,自称“始皇帝”。秦始皇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政权,将思想、文化、教育等一并掌控在朝廷手中,以防止百姓的“私自议论”,由此焚书坑儒,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后来陈胜、吴广起义反抗秦朝统治时提出“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这句话意味着士阶层对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所采取的一系列强硬政策产生了质疑和反对。这些历史上的背景对博古通今的内涵和意义都起到了注解的作用。后世学者也往往从这一历史事实出发来解释博古通今的含义。可见,“通今博古”是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和才能得以发挥的必要条件和前提。那么作为一个封建帝王应该具备这种条件和前提,而作为帝王所应该具备的条件和前提也必然会反映到一般士大夫所重视的“通今博古”的含义之中去。这也就是“通今博古”这个成语的内涵所在。从另一个角度讲,“通今博古”的含义还包括着这样一层意思:一个人要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权威人物,就必须有广博的知识储备作基础;一个人只有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才能看得更远、更高;一个人只有广泛地吸取古今中外一切有用的东西才能使自己更快地成长起来。因此,“通今博古”这一成语不仅适用于帝王将相,也适用于普通人;不仅适用于士大夫阶层,也适用于广大人民群众;不仅适用于知识分子,也适用于一切有志于学习的人。

“通今博古”成语示例

兼且通今博古,出口成文,因此号为文美。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九回

“通今博古”成语造句

1、咱们要根据协议,通今博古,力争早日把水电站建成。

2、孙敬凭借其独特的“悬梁”精神苦学,终能通今博古、满腹经纶,成为当时的知名大儒。

3、咱们要根据协议,通今博古,力争早日把水电站建成。

4、这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真可谓通今博古呀!

5、此乃开灵充慧之术,习成后有智周万物、通今博古之能。

6、雅,首先得有文化,通今博古,懂礼仪。

7、章风,愚兄素知你通今博古,依你之见,可真有玉珏?

8、不仅能做岀各种各样的古典家具,而且还通今博古,易经算命,阴阳地理。

9、员外堂堂一表,凛凛一躯力敌万人,通今博古,天下谁不望风而服。

“通今博古”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融会贯通 心领神会 不求甚解 博古通今 通达古今 通古博今

反义词: 一知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