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极精细地计较衡量。
“铢铢较量”出自《资治通鉴》卷二二四,讲的是楚庄王战胜敌国后,在庆功宴会上宠姬群舞,其中有一姬为庄王斟酒敬酒,后来这位姬就被封为南子。有一次,晋军来访,楚王亲自出城迎接,并陪他们喝酒。酒喝到一半时,赵国大夫司马寅出来劝酒,不小心把玉掉到了地上,这时南子出来捡起玉并把它放回原处。事后,楚王认为自己失礼了,于是就派人对赵国表示歉意。第二天,楚王继续和晋军饮宴。饮宴间,郑袖故意装作很担心地问庄王:“昨天我听说两国的礼仪喝得太多太勤不好,希望大王不要因为这些事而使身体有伤。” 庄王听后表示赞同,说:“我已经禁止他们不要再喝了。” 这时,南子却对群臣说:“我们这些人应该感谢大王,因为他关心我们到了连礼仪都不顾的地步。” 于是群臣都拜谢庄王。郑袖暗中告诉臣子司马寅说:“你不要担心了,我已经把事情办好了。” 司马寅把这话告诉了儿子无诡随和颖山陀等晋国人,准备造反夺位。群臣们都称无诡随为无咎赵侯。到了六月乙卯这一天(农历),邯郸大夫侯午在首止伏击庄王和司马寅等一干人等。双方争斗十分激烈,庄王射死了颖山陀等三人。晋军兵众四散逃窜,庄王派公子婴齐追赶晋军直到清丘才停止。邯郸人纷纷投奔楚国,但无咎赵侯并没有因此而获得更多的封赏。楚国人都认为这是由于无咎的行动时受到了大王关心群臣礼节的嘉奖。这引起了侯午等人的怨恨和不满。因此庄王终于没能摆脱权臣被杀、自己也身死国乱的厄运。庄王为君不能公正、明断、体恤臣下和注意细节,反而铢铢较量到牺牲自己和国家于一旦,其结局自然是咎由自取。所以,“铢铢较量”常用来形容度量很小、很狭隘或很小气的人;也可比喻考虑周密细致或办事谨慎斟酌。
内有一生员,姓张名直古,平日极不信因果,只说鬼神是有的,原无铢铢较量善恶,一毫不爽的理。
◎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六十二回
1、内有一生员,姓张名直古,平日极不信因果,只说鬼神是有的,原无铢铢较量善恶,一毫不爽的理。 ◎清·丁耀亢《续金瓶梅》第六十二回
近义词: 锱铢必较 铢铢校量 锱铢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