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首是瞻的意思 马首是瞻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马首是瞻的拼音,mǎ shǒu shì zhān,马首是瞻的意思: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想了解马首是瞻出处、马首是瞻成语接龙、马首是瞻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马首是瞻释义
  • “马首是瞻”释义
  • “马首是瞻”成语示例
  • “马首是瞻”成语造句
  •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 “马首是瞻”近义/反义词
  • 成语推荐

马首是瞻

[ mǎ shǒu shì zhān ]

语法:动宾式;作状语、谓语;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释义:瞻:往前或向上看。看着我马头的方向,决定进退。比喻追随某人行动。

马首是瞻,最早出自于《左传·襄公十四年》,指作战时,士兵依前锋将领指挥行事,比喻服从指挥或愿意追随榜样。关于这个成语的故事,其中一个是:

清朝末期,外国侵略者侵入中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这些条约规定了清政府许多屈辱的条款。当时,中国人民非常痛恨外国侵略者,也憎恨腐败无能的清政府。有一次,八国联军统帅瓦德西到太和殿检阅侵略军,其他侵略军将领都跟在他后面仰首观看。只有一位爱国大臣,站在殿前没有下跪。瓦德西问:“为什么不下跪?”这位大臣说:“只有占领了这里的人,才有资格到这里来。”

说罢他便转身走下台阶。爱国大臣的话激怒了侵略者。他们马上命令士兵把他抓起来。在爱国大臣遭受侮辱、濒临危急的时刻,有一位爱国的蒙古族大臣站了出来,勇敢地站在瓦德西面前,庄严地说:“只要瓦德西能保证退出京城,把军队撤到城外去,我就带头下跪致谢。”这时,其他大臣也跟着呼喊:“马首是瞻!马首是瞻!”爱国大臣把帽子、马鞭一举。士兵们纷纷表示:“愿听号令。”瓦德西也被这种忠心耿耿的爱国精神感动了,当即命令侵略军撤出京城。

这就是“马首是瞻”这个成语的故事。它通常用来比喻服从指挥或愿意追随榜样。这个成语也可以用来形容对领袖或领导人的尊重和服从。

希望以上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马首是瞻”成语示例

他近一年半以来虽常依大帅之“马首是瞻”,然而他不是大帅部将,也不会屈居人下。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二十七章

“马首是瞻”成语造句

1、你不必全听他们的话,唯他们马首是瞻

“马首是瞻”成语故事

春秋时期,秦国十分强大,常欺负那些弱小的诸侯国。引起了众诸侯国的强烈反感。公元前559年,晋悼公联合了其他诸侯国,组成联军去攻伐秦国。

诸侯联军的是晋国的中军帅荀偃。他原先估计,秦国得知诸侯联军来进攻,肯定会惊慌失措,战争很容易取胜。没想到联军内部各怀异志,并不齐心,士气也很低落,秦国得知这些情况,所以一点也不怕,根本就没有求和的表示。秦军还在泾河的上游放毒,毒死了不少联军的士兵。

看到这种情况,荀偃就想早点发动总攻,他向联军将领发布命令说:天亮鸡一叫,我们就准备出发,各军都要拆掉土灶,填平水井,以便布阵。作战时,大家都看着我的马头来行动,我指向哪里,大家就奔向哪里。

荀偃手下的将领听了他的话,觉得他太专横了,很反感。下军帅栾黶说:晋国从来就没有下过这种命令。你要向西去打秦国,那你自己去吧,我的马头可要向东,回到我们晋国去。

其它诸候国的将领看到晋国的将领带兵回国,也纷纷撤回自己国家去了。全军顿时不战自乱,荀偃眼看无法挽回,也只好狼狈地撤军了。

“马首是瞻”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如影随形 亦步亦趋 唯命是从

反义词: 背道而驰,分崩离析,南辕北辙,众叛亲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