脍炙人口的意思 脍炙人口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脍炙人口的拼音,kuài zhì rén kǒu,脍炙人口的意思: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想了解脍炙人口出处、脍炙人口成语接龙、脍炙人口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脍炙人口释义
  • “脍炙人口”释义
  • “脍炙人口”成语示例
  • “脍炙人口”成语造句
  • “脍炙人口”成语故事
  • “脍炙人口”近义/反义词
  • 成语推荐

脍炙人口

[ kuài zhì rén kǒu ]

语法:复杂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释义:脍:切细的肉;炙:烤熟的肉。脍和炙都是人们爱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爱吃。比喻好的诗文受到人们的称赞和传讼。

脍炙人口成语出自《宣和书谱》卷一,原文为“(柳公权)好为警拔清健之笔,甚能钩带豪杰,然其锋常为字之骨髓,故其人愈穷则愈工,亦愈不伤于单薄。故其传者以为脍炙”,意思是美味的肉和脍炙的鱼,人人爱食用。

脍炙人口这个成语可以用来形容某些人或事物在公众中极受欢迎。这个成语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唐朝时期的一位著名书法家柳公权。他善于书写警拔清健的字,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常常勾连豪杰,展现出他的才华和个性。

在故事中,柳公权曾经写了一首诗,这首诗在当时广为流传,被人们争相传诵。这首诗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是因为它既表达了人们心中的情感,又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这个故事说明了柳公权的诗歌和书法都受到了人们的喜爱和欢迎,同时也说明了脍炙人口这个成语的来源和含义。

“脍炙人口”成语示例

一部脍炙人口的《国风》与《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诗歌合作中最美满的成绩。
◎闻一多《歌与诗》

“脍炙人口”成语造句

1、唐诗三百篇,篇篇都脍炙人口

2、他秒笔生花,写出不少脍炙人口的抒情诗。

3、在这美不胜收的地方,流传着这样一首脍炙人口的歌。

4、一些脍炙人口的歌曲总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连我们小学生也能哼上几句。

5、音乐会上,既有雅俗共赏的流行音乐,又有脍炙人口的世界名曲。

6、这位老作家宝刀不老,写出来的打油诗依然脍炙人口,人人欣赏。

7、这部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小说是作者手写的,其笔迹笔走龙蛇,真是世间少有。

8、一年一度的阿里山樱花季,素来脍炙人口

9、他的生花妙笔与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脍炙人口

10、李白的诗歌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11、李白写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好诗、好词。

12、这家的小笼汤包脍炙人口,许多人慕名而来,天天高朋满座。

13、作文是我的弱项。但我真想写出一篇脍炙人口的文章,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夸奖。

14、安徒生的童话故事很感人、很细腻,并且脍炙人口、妇孺皆知。

15、这部小说雅俗共赏,脍炙人口

16、贺敬之创作的《回延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好诗。

17、桌上摆满了脍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18、从古至今,许多诗人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名篇,它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瑰宝。

19、唐代诗人李白与杜甫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至今仍被人传诵。

20、真正的经典,往往能传诵不绝,脍炙人口

“脍炙人口”成语故事

曾哲嗜羊枣,而曾子不忍食羊枣。公孙丑问曰:“脍炙与羊枣孰美?”孟子曰:“脍炙哉!”公孙丑曰:“然则曾子何为食脍炙而不食羊枣?”曰:“脍炙所同也,羊枣所独也。讳名不讳姓,姓所同也,名所独也。”

孟子的书

孟子的书

春秋时,有父子两人,他们同是孔子的弟子。父亲曾皙爱吃羊枣(一种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儿子曾参是个孝子,父亲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枣。这件事情在当时曾被儒家子弟大为传颂。

到了战国时,孟子的弟子公孙丑对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师孟子请教。公孙丑问:“老师,脍炙和羊枣,哪一样好吃?”

“当然是脍炙好吃,没有哪个不爱吃脍炙的!”公孙丑又问:“既然脍炙好吃,那么曾参和他父亲也都爱吃脍炙的了?那为什么曾参不戒吃脍炙,只戒吃羊枣呢?”

孟子回答说:“脍炙,是大家都爱吃的;羊枣的滋味虽比不上脍炙,但却是曾皙特别爱吃的东西。所以曾参只戒吃羊枣。好比对长辈只忌讳叫名字,不忌讳称姓一样,姓有相同的,名字却是自己所独有的。”孟子的一席话,使公孙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这句成语用来比喻人人赞美的事物和传诵的诗文。

“脍炙人口”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爱不释手 喜闻乐见 口碑载道 交口称誉 流脍人口

反义词: 鲜为人知,平淡无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