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动宾式;作谓语、补语、宾语;含贬义
释义:是:对,正确。没有一点儿对的或好的地方。
一无是处的成语故事最早出自于宋·朱熹的《答刘子隽书》:“大抵道未得,一一发露,无丝毫杜撰凑泊处,此最难得。”意思是没有一点对得上号的。后来,“一无是处”被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全部缺陷或错误。
这个成语有一个有趣的故事背景,与一位名叫刘瑾的太监有关。刘瑾是明朝时期的一位著名太监,他善于察言观色,阿谀奉承,因此得到了皇帝的宠爱。然而,他权力越大,得罪的人也就越多,最终被贬为平民。在贬为平民之后,刘瑾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他失去了往日的荣华富贵,变得一无所有。这时,有人开始揭露他的罪行,说他的所作所为都是错误的、毫无意义的。这个故事后来被简化成了“一无是处”这个成语。
这个成语的含义是指某事或某人全部错误或缺陷,毫无用处。在现代汉语中,这个成语被广泛地用于形容某事或某人的全部缺陷或错误。
我们看问题要全面、要一分为二,不要因为人家有缺点,就认为人家一无是处。
1、我们要充满信心,相信自己并非一无是处。
近义词: 大错特错 漏洞百出 胸无大志 一无所长 破绽百出 一团漆黑 大谬不然 荒谬绝伦 百无一是 一无所能 一无可取
反义词: 各有千秋,十全十美,尽善尽美,完美无缺,白璧无瑕,未可厚非,尺寸可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