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隐士的风范。
箕山之风指的是尧、舜让民和睦相处的典故。故事源于**唐朝道士薛能避乱汉上**,他路经淅川时,见到箕山隐士崔清为山民们树立的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尧与许由的对话,并记载了许由、务光、啮缺等八位贤士让位的事迹^[2]^。
尧欲以天下让给许由,说:“日月相代乎?望之尚不能及,而况于行人事乎?”许由回答:“在下不称其人,不况于理国政,恐燃烛于孟津上也。”许由觉得在野人之中还学不到如何治理国家的方法,那样将会在盂津上燃起烽火,将会连成一片。就以烛火为喻对帝尧说,没有这份天赋就任是不能自居的。故此成语又叫“许由悬竿”^[3]^。后称隐居为“箕山之风”或“箕山逸士”。
同时成语故事中,还隐含着一段“啮缺化妻”的典故。啮缺也是一位得道的高人,由于要逃避众人的纷争,所以常身着鹿皮逃匿深林之中,道家崇尚自然,无所牵挂所以隐居避世从深林到箕山,所以隐居也称“啮缺曳尾”。至于化妻是指许由为摆脱纷争缠绕,洗去尘世烦恼,逃至中岳颍水之滨洗耳的故事^[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