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愧、怍:惭愧。光明正大,问心无愧。
“不愧不作”这个成语来源于《论语·宪问》。这个成语的原句是“不愧不怍”,形容为人正直,没有做亏心事,问心无愧。
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是:孔子有一个弟子叫原壤,他性格放纵,行为不拘礼法。一次,原壤的母亲过世了,按照当时的礼仪,孔子要去吊唁。而当孔子见到他时,原壤却像没事人一样,还在那里唱歌。这使孔子非常生气,说:“这是不孝的体现啊。”并且没有为原壤的母亲吊唁。
另一个弟子向孔子表达了困惑,认为原壤平时放纵无礼,对他的母亲却如此不恭敬,是否符合孝道?孔子回答说:“人之为人,首先应该‘不愧不怍’,做一个正人君子。如果他做了亏心事,就会心存愧疚,这样的人当然不孝。”
因此,“不愧不作”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为人正直,没有做亏心事,问心无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