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定语;含褒义
释义:考绩:考核官吏政绩;幽:昏暗;明:清白。指考核官吏政绩得失。
考绩幽明,读音为:[kǎo jì xiū míng]。
释义为:考绩:考核官吏的政绩;幽:指政绩不好;明:指政绩好。泛指官吏的考核。
这个成语来源于《后汉书.卷四十四.徐黄列传》,考绩之法,诚宜博尽,考绩幽明,方之天时,犹不失其序。
故事内容是讲:
京兆尹的职务清闲安逸,很难称职,按一定的规则就要授予文雅而不狡诈、审慎而不轻浮的人来担任,按职责划分掌管有关具体事物的科室去考评其优劣功过,进而从一年四季考虑为政的大局,合理处理臣子、父子、夫妻等各种人伦关系。按照“道不同不相为谋”的原则审察他们的政绩。所谓考评其功过、称职与否的关键在于掌握尺度。宽严适度那么被考察的人和善喜悦,都能争着为国家致力,奋发图强有所作为。如要不恰当地掌握,过于严刻或宽松纵容都不足取。 董宣当京兆尹处理政事明察善断以使吏民畏服而称职时,就有一年四季均能完美无缺,然而所考评的功过是有好坏高下的,虽然自己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罢了。现在设置和任用官吏要切实谨慎对待考绩的原则方法。希望有关部门主管和主考官员都能精通并执行好这一原则方法,那么官员们就会尽力而为、各尽其职了。 臣光曰:臣闻为国以利近者为本,远者末也。为政者当先求于内而后索诸外,先务本而后事其末。昔汉宣帝述筑路积财之始而称霍光之功;唐太宗录承平比俗之故而叹房玄龄等之绩焉。况自泰始以来渐离平典而从旧章,则三公之举自不宜复依占梦为左验矣。汉书“故事”备矣,“今事不师古来远异”,未可知也。及责晋之异政及侈骄奢侈及奔荣僭上及言太史载“顺之邦昌言逆之邦亡”,于彼之际朝廷也苟而已矣;兼主异同策遂蒙素餐之责无恤四皓之余几也亦大矣哉!主者苟可以充基数年月终委府县求课第以备九流及进贤之助则自可无为政矣至于魏之世封爵授禄未尝有所吝惜至至于文帝用吏苛碎用法严峻既久弊俗浸成无所措手欲行宽大又复不便于事也况考绩幽明方之天时犹不失其序岂有官无政事而无责言者哉?臣以为古人所谓大臣不协而相谤及谗人得以间间其间有如此者可不慎哉!
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唐·柳宗元《宋薛存义序》
1、吾贱且辱,不得与考绩幽明之说。 ◎唐·柳宗元《宋薛存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