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磨利牙齿,吮吸鲜血。多形容像野兽一样嗜杀。
磨牙吮血,最早出自于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夫秦韩之地,方百里者数十,天下之豪桀,多欲立功名者,亦云至众,今矫王命以诛彊资之敌,资之敌则百姓未知礼义之行也,必轻为叛,以守宜也。”翻译成白话是磨砺牙齿,吮吸鲜血。比喻战争即将爆发之前的紧张气氛和一触即发的局势。
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历史故事。唐朝末年,朝廷腐败,社会动荡不安。当时有一个名叫王仙芝的将领,率领起义军在黄河南北地区活动。后来,起义军队伍不断壮大,王仙芝便联合其他起义军首领,共同反抗唐朝的统治。起义军中有一个叫曹弘毅的人,也是一名勇猛的将领。他在起义军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却不是一个懂得节制的人。每当他攻占了一座城池后,就会派人磨牙吮血地庆祝一番,因此士兵们都非常厌恶他。最后曹弘毅在起义军的内部争斗中被杀,他的这种做法也为其他起义军将领所不齿。这个故事成为了磨牙吮血的成语故事,用于形容士兵们在战争中热血沸腾的状态和一种必胜的决心。
此外,“磨牙嚼齿”也常被用来形容牙齿互相碰撞的情景,寓意十分鲜明,生动地描述了战斗前紧张而又充满决心的场面。
总的来说,“磨牙吮血”这一成语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面对危机时需要有充分的准备和应对措施,而不是简单地鲁莽行事。这样才能有效地化解危机并取得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