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主谓式;作宾语、定语;指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释义:常:不变;势:形势。用兵无一成不变的形势。用以说明办事要因时、因地制宜,具体问题要用具体办法去解决。
兵无常势,读音为:[bīng wú cháng shì]。
释义为:用兵作战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
出处:《孙子兵法·虚实篇》:“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故事:战国时,魏公子信陵君帮助赵国击退了秦军进攻,赵王赠给信陵君肥饶的地面,并且奉他为上客。当时,无忌淫于酒色,吃喝玩乐成瘾。又逢天灾流行、贫困不堪时,信陵君尽到了君王的责任,仍当得人心。可惜他自己确实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为人相当自满自足,并一再表示,自己并无大志。有一次,他去拜访老将军晋文公的后代范睢。酒至半酣,二人对坐闲谈,信陵君夸耀自己能得民心。范睢有意试探他的志向,故意激他:“将军只能得到赵国的民心,却无法得到魏国的民心,将军以为做得怎么样?”信陵君听得一愣一愣的。范睢又道:“古代善于用兵打仗的人,总是采取非常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而绝不是拘泥于一定的模式。所以兵法上说:‘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信陵君听了范睢的话,似懂非懂。回到家中,他反复琢磨范睢的话,觉得他的话里含有深意。于是就去找魏安厘王的朋友、须贾商量反间计。
须贾说:“我也听说过此事,但不知道怎样才能办到。”信陵君说:“此事不难。大王最忌恨的人是魏无忌。如今您可先假装去投奔他,给他送去千金之礼。如果他收下而未退回,再设法让他在国内散布坏话,说大王对公子的怨恨已消除;而秦国已经知道他是个贤能的将领。结果必然是魏王与公子决裂而任用您。这样大事便可成功。”须贾照计行事,果然很得无忌欢心。这时恰巧秦国使者来到魏国,以金帛厚赂无忌,要他做内应谋反。但无忌最终拒绝了秦国的贿赂和帮助。须贾见此,回去便将情况告诉了魏安厘王。
事后,范睢曾问过须贾:“魏无忌是个什么样的人?”须贾说:“很有才能。”范睢再问:“我与他比如何?”须贾说:“你也算不错,只是远不如魏无忌。”范睢道:“那你可知道你为何会死吗?”须贾说:“我不知。”范睢道:“你口舌如簧却说不过魏无忌,所以才获此死罪。”说着范睢就将魏无忌之所以能逃脱的原因讲给须贾听:“魏无忌是个狂妄自大、目中无人的人。如果当初你听了我给他讲的三条忠言还不算迟。”须贾听后大悟道:“我之所以死罪难免是因为得罪了魏王呀!”于是便向魏安厘王谢罪求和。
后来魏无忌的狂妄自大和目中无人终于招致杀身之祸。
兵无常势的故事告诉我们:用兵没有固定不变的方式方法。要懂得随机应变、因敌变化、创新战商、出奇制胜的道理。
近义词: 兵无常形 等夷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