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予毒也的意思 莫予毒也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莫予毒也的拼音,mò yú dú yě,莫予毒也的意思: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想了解莫予毒也出处、莫予毒也成语接龙、莫予毒也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莫予毒也释义
  • “莫予毒也”释义
  • “莫予毒也”成语示例
  • “莫予毒也”成语造句
  • “莫予毒也”近义/反义词
  • 成语推荐

莫予毒也

[ mò yú dú yě ]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释义:再也没有人威胁、危害我了。表示目空一切,认为谁也不能伤害我。

莫予毒也,释义是:莫:没有;毒:分割,损害。再也没有人威胁到我了。形容再没有危害了。

成语故事:

春秋时,吴王夫差为报杀父之仇,领兵攻打越国,胜之。越王勾践率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派人向吴王求和。吴王派使者去试探勾践,勾践把女俘范蠡当作使者,去见吴王。吴王见范蠡美如天仙,心中欢喜,想把范蠡留在宫中。范蠡深知吴王贪图美色,居心不良,回去便对勾践说:“臣观吴王淫乐已极,奢侈自奉,不思人生艰难,骄其志气。若大王能以金银财宝给吴王,使其穷奢极欲,一意孤行,则不战而胜。”于是勾践献美女给吴王。吴王受用数日之后,渐渐满足起来。伍子胥劝他戒色,吴王大怒,把伍子胥赐死。自此日夜从游女伴中取乐。不久他又喜欢上一个叫西施的美人,而越国曾献给吴王的许多珍宝中有“越贡”绢十匹、浣纱绸百匹等,经范蠡改制而成一种红色的织物丝带(其色泽艳丽无比),后称为“缟”又传为越贡国的上贡之宝(纯以“缟”制成的旗),而得将西施聘入吴宫,纳为妃子。然而在公元前473年夏五月爆发了吴越夫椒之战,吴国灭亡了。西施为勾践从吴国赎回来的事见《越绝书》。伍子胥已死,范蠡觉得报仇有望了。他说:“吾怨恨深于骨髓者莫过于吴!吾国士卒死战得其地盘也!”但后来越国终于没有对吴国施以报复手段。这是因为伍子胥死后,夫差因不用其谋而思念先王之仇时,范蠡曾多次劝勾践勿忘灭国之耻,“无为居国君笑”,而且应当坚守盟约和信义,“除垢雪耻”。对内要以忠信为主;要整顿政治,使人民安居乐业;同时还要尊贤才,亲近贤臣。而当他的大臣中有谗毁之人时,“以信除之”,并且做到自轻自贱。为此要礼贤下士,要善进善退。而不能妄自尊大,称霸诸侯。“前事之不忘,后事之师也”。至于越王为人志足意满之时,就难以对付了。夫差当上了霸主后日益骄奢淫逸,后来连弑父杀兄的勾践都“称臣事吴王”,于是更加自负和放纵起来。最后连吴国的左右小人也都与诸侯无异心;这样就容易自乱纲纪;不能有所为。可见只有有所不作为而后才能大有作为!只有具备相应的才能而安贫乐道后才能干一番事业;没有条件而强行要干大事;势必难以成事!此时,当有越国的百姓“被离毁谤”,群臣“莫敢谏”,勾践便可以一飞冲天矣!而当此之时莫予毒也!后来勾践卧薪尝胆终于灭掉吴国。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果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建议阅读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莫予毒也”成语示例

无论他们如何得势,如何兴高采烈,以为天下“莫予毒也”,然而他们的命运是最后一定要受到全国人民的制裁的。
◎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

“莫予毒也”成语造句

1、无论他们如何得势,如何兴高采烈,以为天下“莫予毒也”,然而他们的命运是最后一定要受到全国人民的制裁的。◎毛泽东《反对投降活动》

2、小明总以为长大以后就可以不受人管,莫予毒也,这个想法真是太幼稚了。

“莫予毒也”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目空一切 人莫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