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已经判定、不可改变的案件。
南山铁案,比喻绝对不可能改变的事实。这个成语来源于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田登作灯,讳‘灯’字,以‘照’代之。与客言,亦不道‘灯’字。有老学庵客,问之曰:‘此南山之铁,亦岂终不销铄耶?’登大怒,自此号为‘灯虎’,至今用之。”
这个故事讲的是,北宋大臣田登做官后主管一郡之事,他为人忌刻,生怕人们喊他名字,因为“灯”与“登”谐音,所以他的住所里,不论住人饮食的器具用具,凡是与“灯”沾上边的,都把“灯”字隐去,换上形似的字,以避忌讳。于是人们就见不到一盏盏油灯或蜡烛灯。后来人们就以“点灯”代指“点烛”。一年元宵节到了,照例是要点“灯”的。当地官员为了讨好田登,特地张贴告示,邀请各户送元宵来赏。并注明“各家自‘点’元宵”。但当地人哪敢违背呢?只得纷纷依样画葫芦。这件事传到外地,人家都把这件事当做笑谈。后来就出现了“南无阿弥陀佛”、“此‘点’乃神之妙用也”之类的笑话。这便是“南山之铁,亦岂终不销铄耶?”的来历。人们便以“南山铁案”形容田登的这种忌讳做法不可改变的正确性。
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
1、前之所断,不愧南山铁案,盖其情实可诛,则虽死而无怨也。 ◎清·薛福成《庸庵笔记·轶闻·谳狱引律同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