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佛寺晨撞钟,暮击鼓以报时。
朝钟暮鼓,原指佛教徒早晚念经,现用来形容寺院或道观里的佛号声。出自《水浒传》。
这个成语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的皇家寺庙。当时,朝廷规定每天早晚都要敲钟敲鼓,以吸引信徒前来祈祷。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习俗逐渐成为了一种传统,并在寺庙和道观中广泛流传下来。尽管在现代社会中,人们不再需要每天早晚敲钟敲鼓,但是这个成语仍然被广泛使用,常常用来形容佛教或道教文化的氛围和传统。
故事中的主人公可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长大的,他对佛教和道教文化的了解和热爱可能也来自于这个传统。他可能从小就听长辈讲述关于朝钟暮鼓的故事,并逐渐对这些声音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和敬畏。这种情感和敬畏可能在他长大后成为了他生活的一部分,使他始终保持着对佛教和道教文化的尊重和信仰。
因此,朝钟暮鼓成语的故事可以解释为关于一个人从小在佛教或道教文化的环境中长大,对早晚敲钟敲鼓的传统产生了深深的情感和敬畏,并把这些情感和敬畏融入了自己的生活和信仰的故事。
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
◎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
1、百尺高台面太湖,朝钟暮鼓宴姑苏。 ◎明·梁辰鱼《浣纱记·伐越》
近义词: 暮鼓晨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