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释义:置:放,摆;若:好像。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
置若罔闻,这个成语出自郭沫若的小说《少年时代·初出夔门》,意同“置之不理”,表示不予重视,好像没有听见似的。其实它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故事,那就是这个成语的来源。
这个故事源于清代的康熙年间。据《意林》杂志所载,康熙在位期间,一天,他的手下向皇帝汇报某地发生了一起冤案,需要重视处理。但康熙却好像没听见一样,继续处理其他事情。一位老臣见状,赶忙跪倒在皇帝面前,请求他处理这起冤案。康熙回答说:“朕若不听亦可。”老臣还是坚持说:“即使皇上把这件事置之不理,我也要把这起冤案处理好!”
这个故事传到民间后,老百姓总结了康熙的态度,创造了“置若罔闻”这个成语。从此,“置若罔闻”一词就被用来形容对某事不重视,好像没有听见或没有看见一样。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置若罔闻”这个成语并不是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源于真实的历史事件。它提醒我们在处理问题时,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不能轻视或忽视。
1、对学校的规章制度,有的同学置若罔闻。
近义词: 视而不见 不以为然 习以为常 无动于衷 不闻不问 置之不理 熟视无睹 束之高阁 充耳不闻 视若无睹 置之度外 等闲视之 听而不闻 置之不顾 漠然置之
反义词: 拭目以待,念念不忘,刮目相看,耿耿于怀,耳濡目染,全神贯注,聚精会神,如雷灌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