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用于责备反复无常的人
释义:尔:你;反:通“返”,回。原意是你怎样做,就会得到怎样的后果。现指人的言行反复无常,前后自相矛盾。
“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典故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一个名叫孟子的男子跑到山里打猎,碰到一只独鹿跑了过来,便毫不犹豫地追了上去。眼看要追上了,突然从路边窜出一只大狼挡住了去路。孟子虽然平时胆小,此刻却英勇果敢地一人抓住鹿的角,让妻子拿石头、棍子赶狼,自己则与猎犬共同对付狼的尾随攻击。最终鹿得脱险,狼被杀死。然而这只鹿因为是在紧急状况下才拼命逃跑的,它的力气几乎用尽,无法自己回到孟子的家。于是孟子就对着惊魂未定的妻子说:“这是我心甘情愿这样做的,我没有贪图这只鹿。”
这个故事后来传到了当时的鲁国国君鲁哀公那里,他觉得孟子不仅讲仁义,而且勇于负责,是难得的贤能之才。于是想任命他为宰相。但是孟子的学生却对此表示反对,他们认为老师在面对鹿的时候是“出尔反尔”,在危险面前既不敢直面处理,又贪图利益不舍得放弃。而老师之所以这样讲,是因为当时确实没有更好的利益,不能说明他有敢于任事的勇气。这个消息传开后,“出尔反尔”就成了贪婪多欲的代名词。
这个故事表明了“出尔反尔”这个成语的来历和含义,同时也强调了为人处世要坦荡、有担当的道理。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做到言出必行、言行一致,不要轻易许下承诺而不去实现,这样不仅会影响个人形象,还可能对他人造成伤害。
倘若不肯,也只好由他,我们不能做出尔反尔的事。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五十九回
1、当今世道混乱,笑裡藏刀多有人在,更何况是出尔反尔?
2、既然你已经答应帮助他,就应该尽力而为,不能出尔反尔。
3、这个人出尔反尔,真叫人莫名其妙。
4、人生在世就讲个信字,出尔反尔,难以立信。
5、做人说话要讲信用,不能出尔反尔。
6、请你别怪我出尔反尔,实在因为此事过于复杂,我一时考虑得不周全。
7、这人出尔反尔,朝梁暮陈,不可不防。
8、老方见小方出尔反尔,不讲信义,不禁怒形于色,拂袖而去。
9、你们如此出尔反尔,我们谈不下去了。
10、他老是搞这种出尔反尔的把戏,实在叫人生气。
11、你放心,我说了算数,绝不会出尔反尔。
12、他说话老是出尔反尔,谁愿意跟他做朋友?
13、你才答应,又马上反悔,如此出尔反尔,我们怎么合作?
14、出尔反尔:他总是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真拿他没办法。
15、他明明答应借一本书给我,现在居然出尔反尔。
16、他说话矛矛盾盾,出尔反尔,真不知结论为何?
17、与人相交贵在诚信,若经常言行相悖,出尔反尔,将难以取信于人。
18、你待父母不孝,当心出尔反尔,日后儿女也如此待你。
19、他出尔反尔,不要再信他了。
20、班主任不朝令夕改,讲话掷地有声,学生就不会言而无信,出尔反尔。
21、这种出尔反尔的人,我们是无法与他合作的。
战国时期,邹国和鲁国两个国家之间发生了一场战争。当邹国的官员遭到鲁国军队的攻击时,邹国的老百姓却全部躲在家中,没一个出手救他们。结果,邹国打了败仗,被鲁国杀死了三十多名官员。邹穆公知道后非常生气,想处治那些老百姓,但老百姓人太多了,不可能一下子都把他们杀掉。邹穆公实在想不出什么好办法,只好请孟子帮他出主意。
孟子听了邹穆公的话,说:“老百姓们之所以不救他们,完全是因为这些官员自己的责任。曾经因为天灾,老百姓没有粮食吃的时候,很多老弱病残的人都被活活饿死,身强力壮一点的,也被迫四处逃难。但是大王你的谷仓里却堆满了粮食,库房里也装满了财宝。你的官员明明知道百姓的疾苦,却不向你报告,对于百姓的生死根本不关心,只知道自己高高在上的当官。孔子的学生曾子说过:‘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对待你。’这次老百姓刚好有机会,才会同样不救他们。我看,大王还是不要罚他们了,对老百姓仁慈爱护,他们才会亲近官员,甚至可以为官员献出他们的生命。”
邹穆公听了,想着孟子说的话,觉得很有道理。从此对老百姓宽容,仁爱。邹国也慢慢强大起来。
成语解读:尔:你;反:通“返”,回。“出尔反尔”原来的意思是你怎么对待人家,人家也怎么对待你。现在多用来比喻说的话和行为前后不一样、反复无常。
成语心得:小朋友,答应别人的事情要记得做到,可不能出尔反尔呀。?
近义词: 反复无常 言而无信 翻云覆雨 信口雌黄 朝三暮四 食言而肥 自食其言 口中雌黄 三反四覆 言而不信
反义词: 始终如一,一言为定,说一不二,言而有信,言行一致,言出必行,风雨不改,勿谓言之不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