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兽陷困境要咬人。比喻人陷于绝境要竭力反抗。
兽困则噬成语来源于《孟子·梁惠王章句上》,讲的是孟子为齐宣王提出“以羊易牛”的故事。故事中,齐宣王为了执行齐景公的遗训而把齐国的牛税改为羊税,而实际上在那个时期,王室的家畜饲养和田产经营之类的事情是国家的第一号事,作为国君需要从这方面考虑问题。孟子对宣王此举十分赞赏,并举例说从前宣王有个畜奴成群的地方发生了灾荒,他就把灾民迁徙到那里去屯田筑城,同时征调民夫修建了一座灵台供自己观赏。现在虽然把牛税改为羊税,但如果四方小国纷纷起来叛乱,周边夷狄之族闹事,对国家还是会造成威胁。孟子以一只疲惫的野兽要咬人的比喻劝诫齐宣王要节制征发民力,并列举了要害部门如守边、警卫等会遭受攻击的事例。他建议,把“天下”比作一只野兽,而将百姓比作喂养野兽的人。现在要救助喂养的人去攻打疲惫的野兽,没有不被咬噬的道理。所以,“兽困则噬人”应该设法避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即使是善意的好意,也要考虑到对方的承受力和理解力。兽困则噬的道理人人都懂,但如何避免这种事情发生则需要智慧和策略。这个故事也提醒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尽可能地避免因为自己的行为而造成他人的困扰和伤害。
近义词: 兽穷则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