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蛮鴂舌的意思 南蛮鴂舌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南蛮鴂舌的拼音,nán mán jué shé,南蛮鴂舌的意思: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想了解南蛮鴂舌出处、南蛮鴂舌成语接龙、南蛮鴂舌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南蛮鴂舌释义
  • “南蛮鴂舌”释义
  • 成语推荐

南蛮鴂舌

[ nán mán jué shé ]

释义:旧时讥人操难懂的南方方言。鴂,伯劳鸟。

南蛮鴂舌,出自《列子·汤问》,原文为:且南蛮鴃舌之人,焉能咏诗?意思是,南方的一些人说话,那么难听,那么他们的舌头怎么可能会吟出好诗来呢?后来,人们用“南蛮鴂舌”来形容难听的说话。

这个成语有一个著名的故事,就是发生在唐代。唐朝时期,南方有个叫李操的人,他一直梦想着能够当上宰相。为了实现这个梦想,他特地到京城去拜访了许多名人,希望他们能够举荐自己。然而,李操的口才并不好,说话又难听又啰嗦,让很多人都感到厌烦。有一次,他去拜访一位名叫张延的官员,结果因为说话难听而被赶了出来。张延还写了一首诗讽刺他:“口阔舌难调,南蛮鴃舌音。若令为宰相,何异毁灭村。”意思是说李操的舌头很难调教,说话又难听又像南方的那些“鸟语”一样。这件事传出去后,人们都用“南蛮鴂舌”来嘲笑李操的口才不好。最终,李操没有当上宰相,而是过着平淡的生活。

总之,“南蛮鴂舌”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说话难听不仅会让人感到厌烦,还可能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和嘲笑。因此,我们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辞,尽量用礼貌、得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