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形容强忍悲伤。
吞声忍泪,读音为:[tūn shēng rěn lèi]。
出处:汉·蔡琰《悲愤》诗:“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蓐。我虽不如孔自知,感伤造化赋诗述。”
释义为:不敢大声地哭,强忍着泪水。
吞声忍泪的出处是汉蔡琰所作《悲愤》。讲的是蔡文姬和董祀两人之间的事。在兵荒马乱的时候,蔡文姬被匈奴掳去,在南匈奴左贤王侍奉了十二年之久。曹操统一北方以后,想到上蔡还有蔡文姬的母亲和两个弟弟,并且她还在为胡人生活了十二年,心中一直很悲伤。于是派人把蔡文姬接回来。蔡文姬的悲愤之情顿时涌上心头,在路上写下了流传千古的《胡笳十八拍》。后来在董祀的帮助下,蔡文姬回到故乡。但已无法见到亲生儿子,只能在梦中相聚。在回去的路上她吞声忍泪,内心十分痛苦。
后人就用吞声忍泪来形容低声哭泣的样子。
近义词: 吞声饮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