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高中文科的学生,与其囫囵吞枣或走马看花地读十部诗集,不如仔仔细细地背诵三百首诗。
◎朱自清《论诗学门径》
1、老实说,我读《水浒传》不过囫囵吞枣地看一遍。
2、他只是把这首诗囫囵吞枣地背下来了,至于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清楚。
3、读书就像品茶一样,囫囵吞枣是喝不到其中的味道,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享受其中的乐趣。
4、我们要认真理解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切勿囫囵吞枣。
5、理解肤浅是因为看书时囫囵吞枣,所以我们要认真读书,反复思考。
6、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而要从中吸取自己需要的东西。
7、有些道理必须深入思索,绝不能囫囵吞枣。
8、这么重要的知识,学生还不懂,怎能囫囵吞枣地就略过呢?
9、你觉得你这样囫囵吞枣的做完这件事情会不会有收获呢。
10、不懂得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能囫囵吞枣。
11、水子回到家,将布克写给自己的信囫囵吞枣地看了。
12、像他这样循序渐进地学习,虽然成效可能较慢,总比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要好。
13、上课学习不能半知半解,囫囵吞枣是不能提高学习成绩的。
14、不懂的问题一定要清楚明白才行,不可囫囵吞枣。
15、培训讲课有点粗糙,囫囵吞枣,还得回家好好研究。
16、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提倡积极思考,反对不求甚解,囫囵吞枣。
17、读书不能囫囵吞枣,要读到内涵,读到中心才能读好。
18、每次我看到新的东西,我先是囫囵吞枣,然后在细细琢磨。
19、小明回到家里,把老师发的家长信囫囵吞枣的看了。
20、你看四大名著的时候一目十行,随便浏览的话无异于囫囵吞枣,是没有效果的。
21、不管学习什么知识都要仔细琢磨,深刻领会,千万不能囫囵吞枣只学皮毛。
有几个人闲来无事,在一起聊天。一个年纪大的人对周围几个人说:“吃梨对人的牙齿有好处,不过,吃多了的话是会伤脾的。吃枣呢,正好与吃梨相反,吃枣可以健脾,但吃多了却对牙齿有害。”人群中一个呆头呆脑的青年人觉得有些疑惑不解,他想了想说:“我有一个好主意,可以吃梨有利牙齿又不伤脾,吃枣健脾又不至于伤牙齿。”那位年纪大的人连忙问他说:“你有什么好主意,说给我们大家听听!”那傻乎乎的青年人说:“吃梨的时候,我只是用牙去嚼,却不咽下去,它就伤不着脾了;吃枣的时候,我就不嚼,一口吞下去,这样不就不会伤着牙齿了吗?”一个人听了青年说的话,跟他开玩笑说:“你这不是将枣囫囵着吞下去了吗?”在场的人都哈哈大笑起来,笑得那个青年人抓耳挠腮,更是傻乎乎的了。这个年轻人自作聪明,如果按他说的办法囫囵吞枣的话,那枣子整个地连核也吞下去了,难以消化,哪还谈得上什么健脾呢?我们学习知识也是这样,如果对所接受的知识不加以分析、消化、理解,只是一味生吞活剥,那是得不到什么收益的。
近义词: 一知半解 走马观花 生搬硬套 不求甚解 生吞活剥 死记硬背 鹘仑吞枣
反义词: 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细嚼慢咽,格物致知,咬文嚼字,含英咀华,寻根究底,穷原竟委,贯通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