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个中:其中;妙:美妙,奇妙;趣:情趣。其中的奥妙之处和情趣。
“个中妙趣”这个成语来源于郑板桥(郑燮)的故事。
郑板桥当县令时,恰逢灾荒之年,粮食歉收,各种赋税官吏却依然逼迫着百姓照旧交粮纳款,老百姓被逼得十分痛苦。郑板桥便想出一个办法,以马代步。他对百姓说:“用竹扁担来交粮,当二十两银子的税时可省去套在脖子上的铃铛费力了。”老百姓认为他为民着想,值得拥护。可是衙役们却因为路远怕累,不愿意用马,纷纷找县令说情。郑板桥答应了,条件是用竹扁担来收粮。郑板桥只让衙役们去催大户们按期交粮,而那些小户和灾民交的粮食,就由他们来收取。这样一来,这些平时趾高气扬的衙役们也只能放下臭架子去为老百姓挑粮食了。
回到县衙后,他们一个一个把粮食倒进大秤上称。因为有了上次替百姓收粮的教训,这次他们吸取了一个经验:无论秤的时候,扁担一定要从下面托住秤脚;若在后面没有垫东西的话,千万不能回头,否则不自觉地会添重;有误差的地方要多用手抚平;从背后秤重量,身体稍微倾斜的话也会增加误差;对准一筐米就收进篮子要灵活地变化方法,每次切不可秤一样多的重量等等注意事项。而且县令说这些都是应该秤三次米量的标准操作。当然还有一个不成文的“秘诀”:如果是四十八石大斗(容量最大的一种粮仓),千万不能只取第四十六石。原来当时除田赋外还有丁赋(人头税),六口以下只要一两半税金;可是当时算账的方法规定八人必须计七石秤而要缴足八十石,只能对折计算时才会适当节省纳税金,同时也便大家将钱送上交给官员。“个中妙趣”在这里既是指过程也要百姓都看得明明白白;这个背后蕴藏的小妙计真正达到节支减负作用!而上级检验粮食账目时就只需秤一下即可。
这些平时只会欺压百姓的衙役们为了能顺利完成任务,不得不认真学习收粮技巧。他们虽然一开始觉得十分辛苦,但想到不用再受县令的责骂和惩罚时,也觉得十分值得了。
通过这个故事,“个中妙趣”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其中的巧妙和趣味。
1、这篇文章写得好似出水芙蓉般清新可爱,越读越能领会个中妙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