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指不能通达大义而拘泥于辨析章句的儒生。
“章句小儒”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儒林列传》。这个成语原本指拘守章句,不识大体,只知断句注解的儒家生徒。后来人们用这个成语形容那些死抠字句,不明事理的人。这个故事要从汉朝的儒学发展讲起。
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但儒学有很多不同的流派,各个流派之间对于经书的解释不尽相同。当时的太学生们对于各家经书的解释莫衷一是,汉武帝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设立了五经博士,专门负责对经书的解释。这些五经博士都是一些年纪比较大的学者,他们对于经书的解释非常深入,甚至涉及到很多微言大义。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年轻的学者开始死抠字句,只注重对经书的表面解释,而忽略了实际的应用。他们对于经书的理解深度虽然不如五经博士,但是他们善于背诵,善于讲解,被人们称为章句小儒。这些章句小儒在当时的社会上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可以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问题,甚至可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然而,这些章句小儒往往只注重表面的解释,对于经书的深层含义并不了解,因此很容易陷入琐碎的细节之中,无法把握大义。因此,“章句小儒”这个成语现在多用来形容那些只注重表面文章,不懂得通盘考虑的人。
总之,“章句小儒”这个成语在历史中指代那些拘守章句,不明事理的人,也用来告诫我们要通盘考虑问题,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