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比喻不开口说话。
箭穿雁嘴,典出《朱子语类》卷九五。
故事内容:程颢、程颐与苏东坡兄弟在洛阳看花时,程家兄弟认为苏东坡在讥笑自己,便争论起来。苏东坡说:“你们两位是妙道射雕的人,难道还不知道射雕的道理吗?先要瞄准了,才能射中。可你们瞄准的是雕的翅膀,而没有箭能射穿鸟的嘴巴。”程家兄弟觉得苏东坡言之有理,就不再争论了。后来就用“箭穿雁嘴”这个典故比喻双方争论的问题毫无意义。
此外,形容情况严重或事情棘手,一时无法解决时,也用“箭穿雁嘴”来形象地说明问题很紧要、很急迫。
“箭穿雁嘴”出自明·王守仁《王文成公全书》卷三《伤仲永》:“稍稍近理,则已过其期矣。令其复寻前人之业,如用手掷空器,回不得手也。余尝谓夫未成之艺,欲速则不达;词赋之难也如此。”意思是:(这时)才稍稍接近(正常的学业水平),已经超过了预定的期限了。叫他再次去寻找先前的那种本领,就好像用手扔投空的东西,不会再回到手中一样。这里有一个情况很重要,想很快学好难以速成的技能;学习方仲永由才能出众到才能衰退的经过说明了这一点。同时文中借用程氏兄弟与东坡兄弟争论方仲永后天学习的故事,进一步说明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对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道理。这里作者认为造成方仲永悲剧的根本原因是“其受于人者不至”,而所谓“不至”即是没有得到较好的后天教育和学习条件。这也表明了作者对方仲永所持的态度和感情倾向,也隐含着对“受于人者不至”者的批评之意。
以上就是关于箭穿雁嘴成语的故事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