欺君误国的意思 欺君误国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欺君误国的拼音,qī jūn wù guó,欺君误国的意思: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想了解欺君误国出处、欺君误国成语接龙、欺君误国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欺君误国释义
  • “欺君误国”释义
  • “欺君误国”成语造句
  • “欺君误国”近义/反义词
  • 成语推荐

欺君误国

[ qī jūn wù guó ]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释义:欺骗君主,祸害国家。

欺君误国,读音为:[qī jūn wù guó]。

成语故事最早见于《谷梁传·僖公四年》由“道而不入则反其涂,事而不遂则反其职”一语衍生而来,指的是君主按礼仪向臣下授予一定的职责后,臣下就要对君主尽忠尽责。但如果臣下采取欺骗手段玩弄花招蒙蔽君主以达到自己谋私利或搞乱国家的目的,就违背了君臣关系,陷君主于昏庸无道,误国误民。

春秋时期,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夷吾。夷吾早已闻讯,便逃到梁国。献公恨夷吾不听话,便下令通缉他。夷吾无奈,与拜智者为谋士,护送家眷到梁国定居,称自己有病在身不宜在朝做官。同时又欺骗献公说:“国内打仗不断,自己愿意安定百姓,积蓄力量。如果君父认为臣有功应召回京都任职的话,请赐铁和盐即可。”智者知道夷吾有欺君之嫌,便劝他趁机讨好献公,免得落入圈套。于是夷吾便派使者到京都献上铁和盐。献公认为夷吾不忠不义,竟敢欺骗自己,便发兵征讨梁国。梁国抵挡不住晋军进攻,很快沦陷。大臣里唯有一位老臣支持夷吾说:“诚信与欺诈终是取祸之道。”可这无济于事。成语“欺君误国”便是此意。

在现代汉语中,“欺君”的“君”不一定要是皇帝,“欺”也不一定是真的欺骗或瞒哄。“欺君”往往是指言行不一致、表里不一、口是心非、虚伪等意思。“误国”也并不一定是真的误了国家。“误国”也常指对工作、事业没有热情、敷衍塞责、玩忽职守等给国家造成损失。所以,“欺君误国”一词就是指做事情不实事求是、言行不一、表里不一等所造成的严重后果。

如今我们通常会用“骗国”“祸国”“误国”“祸害国家”“害国殃民”等词语来表达更严重的后果。但不论如何,“欺君误国”的故事仍给人们留下了深刻教训:对君主应该忠诚老实、尽职尽责;否则就是“欺君”,最终“误国”。

“欺君误国”成语造句

1、吾皇万岁,臣以为潘又安犯欺君误国之大过,论罪应乱棍击死。

“欺君误国”近义/反义词

近义词: 祸国殃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