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教败俗的意思 伤教败俗出处及释义

【导读】成语伤教败俗的拼音,shāng jiào bài sú,伤教败俗的意思: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想了解伤教败俗出处、伤教败俗成语接龙、伤教败俗如何造句在学汉字网学习。 * 更新时间:2023年
成语伤教败俗释义
  • “伤教败俗”释义
  • 成语推荐

伤教败俗

[ shāng jiào bài sú ]

释义:指败坏教化和风俗。同“伤化败俗”。

伤教败俗,读音为:[shāng jiào bài sú]。

释义为:败坏教化和败坏风俗。

故事:西汉时期,有一位名叫陈公者,他有一句名言:“夫圣人之治国,不恃人之为吾善也,而用其不得为非也。治国之道,师治人之不治也。”意思是说,治理国家不能依靠人们自认为自己善良,而在于使人们不能做坏事。为政的根本在于禁止邪恶的事情发生。治理百姓不能老是盯着他们,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善,不违犯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不伤风败俗。否则,伤风败俗,就违背了治理百姓的初衷。

汉宣帝时有一位官员叫魏相,他为官正直,多次向宣帝进谏,主张任人唯贤,反对贪污受贿,对宣帝后期奢靡之风的影响很大。有一次,宣帝问他:“你对我有什么建议吗?”魏相回答说:“《诗经》中说:‘恺悌君子,民之父母。’这是说贤明的人像父母一样爱护人民。我认为现在陛下威严有余而和蔼不足,有点‘伤教败俗’,我请求陛下能戒之改之。”

由此可见,“伤教败俗”四字是含有指责和批评的意思的。如果用来形容某个人或某个群体的话,就是对他们的道德风范和社会风气持否定态度。

“伤教败俗”出自清·褚人获《隋唐演义》。在当代,“伤教败俗”常被用来形容某些不良行为对社会的危害性,尤其是那些违背道德准则、损害公共利益的行为。它提醒人们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尊重他人权益和尊严,共同维护社会秩序和良好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