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义:悱:心里想说而说不出来。发:启发。指不到学生想说而说不出来时,不去启发他。这是孔子的教学方法。
不悱不发是一个成语,它的故事源自孔子和弟子曾参的一段对话。在对话中,曾参向孔子请教什么是最好的教育方法,孔子回答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具体来说,“愤”是指学生对某一问题正在思考,但却找不出答案时的心理状态;而“悱”则是指学生想说又不知道该如何表达的情境。因此,“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意思就是,在学生尚未达到“愤”和“悱”的状态时,教师不要轻易进行启示和引导,以免学生产生被动依赖的心理。只有在学生确实无法理解或无法表达某个问题时,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启发和引导,才能使学生真正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这个成语通常用来形容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应该把握时机,在学生真正需要帮助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启示,而不是在没有必要的时候进行过多的干预或指导。